第一次见到你时,你已是一幅永恒的光影定格:目光坚定而执着,瘦削的面庞绽放着温暖的笑容……那是你入土为安的日子。数百人的送行队伍,绵延在无锡市青龙山公墓苍松翠柏之间,仿佛没有尽头。你的骨灰在送行队伍前缓缓前行,走得那么缓慢,走得那么沉重。你的墓碑前,送行的人们轻轻走过,轻轻地献上一朵鲜花,无声的啜泣仿佛在问:对国家、对航空发动机事业执着一生的你,为何步履匆匆?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
人不能总想着休息,否执着的你,为何步履匆匆?你说:“人不能总想着休息,否则将永远休息。为了航空动力控制事业,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
你走得毫无征兆。8月22日下午,刚从景德镇出差归来的你,还在整理会议资料、撰写项目报告;马上就要外出求学的儿子,还等着你在专业选择上面授机宜……
一纸重大任务的紧急号令,将你匆匆召唤到了千里之外。你本可以不用前往,项目副总师就在外场,型号副总师已经准备好了相关技术资料,这两位多年跟着你的老部下早已成为控制系统的技术骨干。但作为分管批产和质量的副所长,你深知重大任务压力重重、责任重重。
8月23日凌晨3点半,经历了4个小时的航班延误和机场一轮又一轮的分析讨论,来不及归置好行李,你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任务现场。谁也不知道,你的人生在随后的几十个小时将要奏响激昂的终章。
数据分析、研究讨论、复现试验、召开会议……已经知天命的你和年轻的外场服务保障人员一起爬上爬下,一遍遍检查设备,一遍遍判读参数,一遍遍修改报告。
直到8月25日凌晨3点,你仅仅睡了不到6个小时。休息?真的没有时间,重大任务,用户急切等待着有力证明。递交最后报告时的你,已经面色蜡黄,虽然此刻你那紧绷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关心和熟悉你的同事们,都能看出那笑容背后令人不安的倦容。
8月25日下午,就在赶往机场的出租车上,司机只听到两声“呲呲”的喷雾声,你手中的哮喘吸入式气雾剂猝然滑落。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妻子以为,你可以挺过来的,就像从前一样。曾经,你走下病床仅仅6个小时,就又奔波在出差途中。即使一身病痛,但你对自己的身体并未在意。
你极少休假,也鲜有周末。你的同事说,看见你的时候,你在加班,看不见的时候,你就在加班的路上。每天下班回家,你草草吃个晚饭,撂下饭碗就又回到办公室工作,直至深夜。就在你倒下的两个月前,你才刚刚经历了一次连续48小时的通宵达旦。
6月26日,产品在装机训练中出现突发情况,你带领现场技术人员持续奋战,足足干了两个昼夜,只为让上级机关、用户单位和主机厂所放心。
那一天,你已经面露疲态。蜷缩在椅子里,摘掉眼镜,双手狠狠揉捏着鼻梁两侧的睛明穴。你也许在休息,也许仍然在思考着最佳解决方案。你太累了,直到病魔将顽强的你击倒,直到倒下的最后一刻,你依然在奔波,犹如你为了航空发动机事业鞠躬尽瘁的52载生命,坚定却又匆匆。
国之重器,以心铸之
执着的你,为何步履匆匆?你说:“哪怕从零开始,也必须要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中。”
扎根航空发动机事业近30年的你,没有留下任何公开的宣传报道,只有遗物中那一大摞泛着金光的荣誉证书,记载着你为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立下的赫赫战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庆阅兵支援保障先进个人、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三次国防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如果说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那么控制系统则是航空发动机的“大脑”,航空发动机的起动、运行、调节等一系列状态都依赖控制系统掌控。从上世纪末开始,数字控制系统因其可以充分挖掘发动机潜力、减轻驾驶员操纵负荷、改善发动机维护性等特点,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主流。
1990年,23岁的你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投身航空发动机事业,与我国航空发动机数控技术开始同起步、共成长。本世纪初,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数字电子控制系统转入批产。正是你和一位位勇担使命、不懈奋斗的航发人,在这条没有航标的征途上跑出了中国速度。担任动控所副所长之后,你承担起第一型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批产和新型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研制的重任。
这又是一次艰难的攀登。此后的十余年时间,从北国边陲到岭南大地,从西北大漠到东海之滨,凡是有突发情况,你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你留给大家的,永远是冲锋的背影。第一型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批产,既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一直跟随在你身边的同事说,你关注的不仅仅是解决批产暴露的问题,更看重的是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新型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研制,要站在更高的台阶起步,不能再跨入同一条河流!
围绕批产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你重新改进试验手段、仿真方法、设计过程,大幅缩短了新型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研制进程;你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大家培育自己的控制系统附件供应商并掌握核心技术;你秉持系统思维,主持推进研究所科研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大家按标准和流程做事,走出了一条新型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制之路……
一张珍贵的照片,定格了你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奋斗一生的最后瞬间:你倒下前的12小时,窗外已是一片漆黑,你坐在电脑前,神情专注,与身后的同事们探讨技术细节。你的匆匆步履渐行渐远,但训练场上战鹰依然翱翔,接续奋斗的航发人依然步履铿锵。
国之重器,以情铸之
执着的你,为何步履匆匆?你说:“许多人一辈子干航空发动机,也不一定能收获果实,但要干成,总需要有人坚守。”
你的背包就放在家门口的书柜边,包里已经装好必需品,即拿即走,与这些年你积攒的厚厚一摞登机牌一起,见证着你为航空发动机事业跑遍大江南北。直到你倒下,动控所动控系统部员工马贝背起的刹那才发现,背包上居然有好几处撕裂的孔洞……
还有你的眼镜,平日里你透过它折射出的眼神,温暖而又有力量。直到你倒下,大家才有机会细细端详:眼镜腿被磨得锃亮,镜片上则布满了一道道细细的划痕……生活上简简单单、总是能“凑合”的你,对待工作却心细如发,甚至有些“绝情”。
2013年,项目试飞出现异常复位,动控所电子部副部长周千翔花了大半年时间组织分析,并提供了十分详尽的分析报告论证技术可靠,但由于问题始终没有复现,你始终不同意“归零”——这意味着问题将一直挂在缺陷库里,严重影响整个团队的绩效考核。
这一挂,就是两年。直到2015年异常复位再次出现时,苦苦等待的周千翔早有准备,按照你的要求设计后,控制器准确捕捉到了所有数据,经过分析彻底解决了这个“小概率”异常,控制器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为了飞行员的生命,你的“绝情”大家都懂。但你绝不是无情的人,喜爱读历史小说、看美食纪录片的你,其实充满温情。
你的温情,妻儿最懂。平时聚少离多、已经多年没有举家家出门旅游的你,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陪妻子散步;周末只要有空,你都会陪着妻子去菜市场买菜,瘦弱的臂膀上挂满了一周所需的食材,只为弥补对家庭的亏欠。
儿子永远是你心头的挚爱。你对儿子嘱托最多的,是“多经历、多思考、多实践,管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在你最后倒下前的两个小时,你还专门打电话叮嘱妻子,要给即将外出求学的儿子“做点好吃的”。
谁知这只言片语的关怀,竟是诀别。
你的温情,“兄弟”最懂。动控所动控系统部员工杨志超依然记得最后一次找你报销差旅费的每一个细节。你从来没有当领导的架子,总是微笑、和蔼地询问工作中每一点困难,犹如师长、犹如父兄。
每次出差,你对当地外场的同志问得最多的,是大家的家庭和生活情况:“长期出差在外,家里有什么困难?”“媳妇快要生了吧?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在外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吃好穿暖。”
无私无我,一腔大爱。“一生光明磊落对人对事清白无瑕,终生求知好学务真求实心底无私。”这幅挽联,也许是对你52载人生最凝练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