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飞机上传感器数量最多的部位就是发动机。一台现代航空发动机,每10毫秒就能生成几百个传感器信息,每次飞行能产生1TB数据。
随着传感器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发动机可测量数据类型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发动机大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数据不仅仅依靠数据的体量大,只有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才能获取深入的、有价值的、智能的信息。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模型预测分析、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等均已成为决定数据价值的关键因素。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改进运营效果,几乎所有发动机制造商都对大数据分析进行了大量投资,在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环节应用了大数据。
设计阶段通过巨大的高效能计算集群,开展多方异地协同设计,对发动机产品进行高逼真度的仿真,产生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设计方案。
生产制造阶段通过将数据联网,无论在工艺、计量还是质量管理方面都朝着物联网的方向发展。
售后服务阶段采用健康管理平台,将每一台发动机中上百个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并及时地分析,致力于提前发现发动机的异常运行事件及可能的故障,提前警示是否需要保养,保证发动机产品的安全、持续运营。
除了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厂商以外,MRO(维护、维修与大修)企业及供应商也在开发他们自己的数据分析功能。排气温度裕度、振动、燃料流量、轴转速、油压和可变静子导向叶片的位置都是MRO企业的重要测量数值,这些可用于运营过程中帮助客户确定发动机的哪些部件需要检查,以加快机库内的维修工作。